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新疆伊犁刘洪生的博客

绿丫暖春春意浓......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长在兵团工矿厂铁厂沟。83年,应征入伍。87年--89年又读中专和大专,曾在工矿厂铁厂沟煤矿、宣传科、玻璃厂、生产技术科、党委办公室、电视台、两办室等单位任职。擅长写作、摄影和摄像。

甜酒不醉人,醉人是安琪  

2010-10-17 17:12:41|  分类: 安琪人安琪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 小时候,妈妈每年都要做米酒,也就是我们常吃的醪糟。那是因为妈妈虽然离开故乡几十年,但没有忘记家乡的点点滴滴。

        老家在江苏启东,对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我而言,那是一个遥远的梦,但对于妈妈而言,那是无法抹去的记忆,从家乡的山山水水到生活习俗,妈妈一招一式都是极力在模仿老家的做法,就最简单的醪糟制作,也是从记忆深处挖掘外婆的叮咛,成为妈妈每年必做的“功课”。

        妈妈在世的时候,她是到冬天做醪糟,做成一次大概要一周的时间,等醪糟做好了,辛劳的妈妈会在每天早上给我们弄上一碗醪糟荷包蛋,然后催促着我们兄妹背上书包去上学。

        在我们长大之后,离开了妈妈,到了部队,然后复员回乡,再到成家立业,妈妈做的醪糟自始至终陪伴着我们的成长。结婚后,妈妈还是在每年的冬天会做一些醪糟,但不是像从前那样一做就是一大盆了,而是用一个小罐做醪糟,亲自送到我的小家,督促着我记着每天早晨吃上一点。其实吃醪糟是早餐里再简单不过的了,从妈妈做好的醪糟小罐里舀一小碗出来,素口吃,清凉甜美!热着吃,打上两个荷包蛋,或者醪糟里加上汤圆,也是一餐美味了,如果放上一点白砂糖或是红糖也都可以的,醪糟还可以当饮料喝,怎么吃都行。

        对于醪糟的好处在哪里?起始我也是云里雾里的,只听妈妈讲在启东老家,醪糟的享受对象第一是孕妇,第二是病人,第三是老人,况且这三类人员也不是天天吃得上醪糟的,还得看家庭的条件好坏啦。江苏启东老家生产米类,大米、糯米应有尽有,妈妈给我们做的醪糟是用糯米做的,她每次做醪糟之前,总是将糯米淘洗之后,泡上4、5个小时,然后把泡好的糯米上锅旺火蒸40分钟,大约蒸到20分钟左右时,老妈一般要停火打开锅盖,用锅铲把糯米打散,淋些水盖上再蒸,之后等糯米蒸熟了,把蒸好的糯米取出,搅散,自然晾凉,最后取一个干净的面盆,铺一层糯米放一层酒曲,最上面一层也要洒酒曲,并压实,而且老妈习惯将外婆传的技艺用到她自己的演练中,始终不忘在面盆中间掏个洞,放上酒曲盖好盖子,然后用棉被包裹或者放在温暖的地方

三、五天之后,还没有等醪糟熟透,那醪糟的酒香已经弥漫了整个房间,看得到洞中有酒液,糯米酥软就大功告成了。妈妈那时做醪糟的酒曲最早是从老家寄来的,是一种白色的块状,有三角型的,也有球状的,好像也有粉状的。

       1993年妈妈因意外去世以后,每年惯吃的醪糟没有了,妻子这时在邻居阿姨的指导下,开始学做醪糟。只不过她不是像妈妈那样用块状的酒曲做醪糟,而是用从内地传到新疆的“安琪甜酒曲”做醪糟。而且妻子打破妈妈的传统习惯,我们既用过糯米做醪糟,也用过大米做醪糟。其效果虽有差异,但入口的感觉不是太大。妻在夏天将做好的醪糟放在六楼的阳台上,让醪糟享受自然光热发酵;冬天对于新疆人而言那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,家中的暖气包上就是醪糟发酵的最好地方,每天回到家将盛装醪糟的容器调转个方向,有个四五天,久违的醪糟香味又回到了我的家中。妻说现在的醪糟做法比妈妈的做法简单,其原因是“安琪甜酒曲”用着方便,缩短了醪糟的发酵时间,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而言,“安琪甜酒曲”为生活增添了家庭厨房制作的一种新的乐趣。    

甜酒不醉人,醉人是安琪 - 刘洪生 - 新疆伊犁刘洪生的博客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21)| 评论(2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